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美举行网络风暴演习 打响“全球公共空间”争夺战

发布时间:2010-10-11  来源:新华网-文汇报  字体大小[ ]

  

资料图:全球网络示意图。

9月27日至2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会同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司法部、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11个州和60家私营企业,举行了第三次网络风暴演习。与往届类似演习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次演习更多地反映了美国防部最新颁布的《四年一度防务报告》中提及的“竞争全球公共空间”(包括海洋、大气层、外空以及网络空间)的概念,以协调整合一致的方式,将衡量与判断网络空间安全程度的标准提升到军用标准,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核心内容之一的角度进行全行的策划与设计,综合性应对来自网络空间的挑战,并夺取全球网络空间的优势。

“竞争全球公共空间”等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美国信息安全战略走向了新一轮整合。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国务院在术业有专攻的情况下强化了系统整合:国土安全部优先侧重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其免受黑客攻击的威胁;国防部研究如何将军用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技术、策略运用到传统上的“民用”部门,并将谋求改善军事盟国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是通过强化对“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渲染,来突破美国民间强调隐私保护与限制政府行为的呼声;同时积极研究如何实施以“预防性打击”为主要手段的“积极防御”来消除“境外威胁”;国务院则通过推动“21世纪治国方略”项目、设置国务卿创意总监等方式,尝试运用以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动发展与google等信息产业巨头的合作,来推动公共外交,努力强化美国外交的有效性。在今年2月颁布的《四年一度防务审查报告》,“网络空间”正式成为美国要在全球范围争夺的公共空间之一,与传统的海洋、大气与外层空间相提并论,预示着战略上的重大变动。

各国掀起网络空间保卫战

美国谋求获取、强化、巩固全球网络空间的行动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在全球的发展产生了微妙而复杂的影响。总体看,无论是具体意识形态如何,中国、俄罗斯、德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印度等国家都开始尝试改善和强化对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的国家利用,谋求在网络空间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控制能力,甚至是构筑一定程度的网络边界:俄罗斯、德国在中国大陆发生“谷歌撤离”风波之后开始加速推动国家搜索引擎的开发;沙特、印度要求跨国信息技术公司在特定设备与软件中嵌入“官方后门”,以便监控,或者是在本地设置服务器并允许所在国政府直接访问相关数据;澳大利亚持续强化了对以儿童色情信息为代表的敏感信息的过滤与监控。这些发展某种程度上可能预示着信息技术在全球发展的一个拐点,由于美国政府整合信息安全的努力,使得相当数量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无法避免的染上了“美国外交政策工具”的嫌疑,未来一段时间内,各方对于信息技术、网络空间的基本看法,也必然因此而受到比较微妙而复杂的影响。这或许会引发一轮各国强化独立研发信息技术的浪潮,但也有可能因此对更加宏观的国家战略互信产生某种影响。

信息战略激发大国关系新博弈

具有较强进攻性色彩的“积极防御”网络安全,将对大国战略互信产生微妙的挑战。在所谓争夺全球网络空间的过程中,美国强调的是基于先发制人的“积极防御”:从国防部的业务层面来看,用现任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中将来说,积极防御意味着允许美国网军跨越边境,袭击对手境内存有有害代码的计算机,以其防患于未然;从国务院的业务实践来看,希拉里入主国务院之后,大力强化基于网络空间的“公共外交”,以期借助新媒体向特定国家的特定人群进行信息传递,谋求影响观念,乃至行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20世纪冷战期间“和平演变”在网络空间的复活。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些行动可能危及其所认定的核心利益,进而产生一个需要反思的重要问题:过于轻率的单边行动,最终不仅将危及自身的利益,也将对此前建立起来的战略互信产生重大冲击。

凭借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先地位,凭借机构设置以及冷战时期的诸多实践,美国目前在争夺全球网络空间的过程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而其他国家可能因为对此的不满和担忧很可能触发一种竞争性强化自身安全的举动。信息战略的提出、发展与演进,预示着大国关系将迎来新一轮激烈的战略博弈过程。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