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2012年四大焦点拉开2013年帷幕

发布时间:2012-12-31  来源:新华网-新华国际  字体大小[ ]

  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五个年头,国际格局出现诸多变数,既有旧矛盾的延伸,也有新问题的显现。

    首先,2012年是“超级大选年”,多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举行了选举,无论是新当选者还是连任者,都面临着对外战略的调整机遇和压力,势必对国际关系增添新的变数。

    其次,2012年的亚太局势可谓暗流涌动,矛盾不断,其中,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钓鱼岛之争、南海问题尤成为世界关注的三大问题。美国“再平衡”战略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日本、菲律宾等国“心领神会,伺机而动”,分别先后在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挑战中国的主权。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展望2013年的亚太局势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另外,在中东这块“热土”上,持续的国内冲突使得叙利亚政府处境日趋艰难,西方国家加紧扶植和整合叙政府反对派,以求达到最终推翻巴沙尔政权之目的;埃及的政治变革一波三折,新上台的穆尔西政权能否破除传统势力阻碍稳定政局并进一步推进改革,值得关注;巴以冲突再次激化,“火箭弹雨”对阵“铁穹”一度似有将中东冲突扩大化的危险;而在如今的中东棋盘上,几乎所有重大冲突都拿伊朗问题作垫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色列、俄罗斯以及部分逊尼派国家等均卷入其中。

    2012年,欧盟成员国依然在债务危机中挣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济改革难见成效,法国经济形势严峻,唯有德国一枝独秀。全球经济复苏的阴霾迟迟不能散去,总让世人对这一复苏的前景充满质疑。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2年的国际格局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演变,其所孕育的各种潜在变数也在考验着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的智慧和决心。2013年的国际形势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随着韩国大选落下帷幕,一部名为“2012大选年”的大片也最终收官。今年全球共有39个国家进行了领导人或议会选举。这其中,有人连任,有人“接班”,有“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刚刚当选却前途难料。从结果上看,大国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埃及、希腊以及朝韩日三国领导人更迭对中东乱局、欧债危机以及东北亚安全具有指标性意义。选举结果对世界格局及地区局势的影响正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

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亲切座谈。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11月14日在京闭幕的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表明有91年历史、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五年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把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开启承上启下新征程

    【《俄罗斯报》11月14日文章】中国政权有了新的面孔——十八大上将确定未来十年掌管国家的“第五代”领导入。一条未成文,但自上世纪末以来一直未动摇的规定使党的最高领导人的任职年限不超过两个五年任期。

    中国已为自身树立声望:一切都要按为未来数年所做的规划进行。党的路线偶尔会有波动,或出现一些动荡,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中国正朝既定方向迈进的共识。在全球愈发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特点更加凸显。其他国家越折腾,越摔跟头,越能彰显北京的稳步前进。

    但第五代领导人将不得不面对中国已无法‘韬光养晦”的局面。不管愿不愿意,北京已成为全球焦点,其任何步骤都会被放大,会有各种解读,且多半带有偏见,因为有人惧怕中国的增长和规模。 >>>详细

外媒关注中共新领导集体展现执政新风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5日报道】 中共新一代领导人昨天承诺从自身做起,下大决心改进工作作风,并誓言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昨天开会审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埃菲社北京12月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政治局委员一致同意,中共党员干部和官员今后必须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要规范出访活动,合理安排出访,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期间指出,如果不根除腐败,中国将面临亡党亡国的风险。周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台湾《联合报》12月5日报道】 中共推动改革、整顿党员风气再下一着。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公布改进高级干部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且先从中央政治局自身做起。

    会中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会议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贴近民众,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详细

资料图片:奥巴马胜选后与家人在芝加哥向支持者致谢

    奥巴马11月7日凌晨击败罗姆尼,改写过去70年失业率高于7.4%时白宫必易主的历史。不过,与4年前打着“变革”大旗上台的意气风发相比,经过苦斗再次获胜的奥巴马憔悴、凝重了许多。如今的美国存在严重分歧,有时甚至很难看好它的未来。奥巴马赢得不轻松,管理这个分裂的国家更难。财政悬崖、经济危机、外交困局……舆论已经迫不及待地把一长串艰巨任务堆向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纽约时报》称,芝加哥庆功宴上的香槟酒还没喝完,奥巴马就得开始应对众多难题。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人指望奥巴马能改变华盛顿,大多数选民只是希望他能让华盛顿运转起来。  >>>详细

奥巴马连任延续美国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引关注

11月7日,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举行的选举夜聚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左二)和竞选搭档、副总统拜登(前右二)感谢支持者。

    随着奥巴马再次当选,中美关系也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多国的关注焦点。奥巴马曾把中国形容为“亦敌亦友”, 专家认为,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中美关系仍不乐观。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把中国当成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近期中美之间竞争的一面肯定会上升。不过,中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并不会改变。

    美国的亚洲政策会不会得到如奥巴马首任任内般同等的关注,还要看从希拉里手中接下国务卿职位的人是谁。希拉里任内出访亚洲数十次,并表示美国的利益建立在与亚洲更密切的关系上。希拉里的东亚首席外交官、助理国务卿坎贝尔预计也将卸任。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主任罗曼表示,尽管面临中印等国崛起的挑战,但美国当前最紧迫的外交隐忧是伊朗的核计划。罗曼指出,美伊冲突将消耗大量资源,并可能影响政府希望在其他方面达成的目标。>>>详细

普京王者归来

  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成为目前俄罗斯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从21世纪伊始,普京就成为俄政坛上不可替代的人物。

    普京三次就职总统时俄罗斯境况都大不相同,民众的想法也出现变化。专家分析称,2000年,普京初出茅庐,小心谨慎保障权力,民众则报以期待。2004年,普京经过4年努力取得瞩目成就,威望极高,此时的他踌躇满志,欲大展宏图实现强国梦。2012年,普京经历执政以来最大危机,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增大,普京此次当选总统面临巨大压力及挑战。

    2000年关键词:期待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同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也令普京本人措手不及。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不久前在博客中写到,当她的父亲最初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时,普京表现得十分胆怯并请求叶利钦再三考虑,“普京告诉我们他已经请求爸爸(叶利钦)不要辞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潘德礼分析,普京当时成为总统有其必然性。叶利钦常年生病,任期即将结束。他频繁更换总理,想寻找接班人。当时俄罗斯社会混乱,为了稳住政局,出身安全局的普京是合适人选。社科院研究员李雅君则认为,叶利钦推举普京首先看重的是他的忠诚,也为了确保下台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数年后叶利钦也表示,当初选择普京没错。 >>>详细

奥朗德:“三无总统”掌舵法国

  5月6日,法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62%的支持率成功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奥朗德被媒体称为“没有执政经验、没有明显弱点、没做过决定”,但这位“三无先生”却成为法国历史上继密特朗之后第二位上台的左翼总统,同时成功终结了法国17年来右翼政党独揽大权的政治格局。 >>>详细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今年5月上任,带着60%左右的民意支持率,成为1995年来法国首位左翼总统,一时风光无限。只是,从那以后,他却走上“稳定”的下坡路。执政半年,民意支持率降至40%以下。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肆虐的两年中,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成为选民怒火的发泄对象。现在民众则把扭转经济形势的重担压在了奥朗德的身上,但是,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些曾经支持他的人,正在和他渐行渐远。

    政治分析师雷蒙德·凯罗尔告诉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我们有一位左翼总统,他在上任几个月后导演了一场文化革命,引入了一项对法国左翼而言全新的政策。”左派政党左翼阵线总统候选人梅朗雄称奥朗德的这一方案是“耻辱”。同属左派的绿党则表态,将重新考虑两名党内部长是否会继续留在现任政府中。

    受到左派的抨击,右派选民给奥朗德的压力一点没有减少。他们指认政府的决定太晚、不充分。他们质问,如果经济形势已经恶化到需要采取这一措施,为什么要等到2014年?

    其实,对深陷危机中的各国民众而言,诉求大致相同,党派、政见之争已经让位于对经济形势的考量,如意大利总理蒙蒂及其技术内阁的高支持率正是源于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奥朗德,承载法国民众增加就业、重拾增长的希望,如果不能拿出像样的成绩,支持率的下滑一定不会停。>>>详细

日本:自民党重夺政权 民主党惨败下野 

 

12月17日,安倍晋三在东京自民党总部出席大选获胜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

    日本主要媒体16日晚发布的投票站出口民意调查显示,执政3年3个月的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惨败,老牌执政党自由民主党获超过半数议席,重新上台,自民党党首、前首相安倍晋三将“梅开二度”。

    许多选民不满民主党没能兑现承诺,转而支持自民党;一些选民怀疑自民党再度执政能否真正提供日本诸多难题的“解毒剂”,心态复杂,寄望政客“行胜于言”。>>>详细

中日关系会如何发展?

    最近日本社会极右势力的声音不断高涨,自民党甚至提出极右倾向的竞选纲领。以日本维新会为代表的“第三极势力”正在站稳脚跟。如何看待日本的集体化极右倾向?

    陈言:整个日本社会,最近这些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经济上没有进步,长期处于“失落”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日本民众特别需要一个新的口号、新的国策来应对这种状况。但是,我们看到在过去的20年里,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在经济上都没有出现有成效的效果。他们只能在政治上寻求新的口号。

    这个口号出现在今年4月份。4月16日,石原在美国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购买钓鱼岛”计划。打着“爱国”的大旗号召“购岛”,得到了众多的民众支持。也正是有这样的民意基础,也使得民主党在9月11日这一天,实现了 “国有化”的举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民党就需要在此次选举中发出比“国有化”更激烈的新口号。11月21日,安倍发布竞选纲领,打出“修复日本”的口号,声称要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的同时,还提出要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安倍这么一说,那么石原就会发出更激烈的话,这样才会引起民众的注。>>>详细

朴槿惠称将致力于韩朝对话 半岛局势和缓值得期待 

  根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20日凌晨公布的最终统计结果,韩国新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朴槿惠在19日举行的韩国第18届总统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击败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当选韩国下一任总统,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朴槿惠说过,她将努力在两位前总统备受批评的对朝政策——卢武铉无条件地向朝鲜提供援助,即将离任的李明博则把朝鲜当作对手——中找到中间立场。

    报道称,朝鲜成功地利用了这两种态度,继续其武器计划,在韩国引领的很长的接触时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在接触停止之后对韩国发动了两次“袭击”。

    朴槿惠强调,她将利用“积极威慑”来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但她说,她也对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晤持开放态度,“如果这有助于推进朝韩关系的话”。

    根据韩国政府最近的一项调查,3/5的韩国人认为李明博在五年任期中对朝鲜过于强硬。李明博曾经希望他的立场能给朝鲜带来压力。但相反,朝鲜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并继续核试验和火箭发射。

    朴槿惠的立场要比李明博温和,但比“阳光政策”——1998年由金大中提出,卢武铉继续实行——强硬得多。朴槿惠说,不管朝鲜的行为如何,她都将继续政治对话,并提供某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援助。

    朴槿惠同时指出,要韩国作出更重要的举措,朝鲜必须开始拆除核武器——这一点是朝鲜发誓决不会做的。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12月21日称,朴槿惠表示会推行比李明博政府更灵活的“有所进化的朝鲜政策”。朴槿惠的一位身边人士表示:“既不是阳光政策也不是施压政策,而是选择第三条路。”

    朴槿惠有意恢复2010年中断的南北对话。她在11月表示:“朝鲜道歉不是对话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通过对话讨论道歉问题。”她表示愿与朝鲜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详细

 

 

中国海监飞机对钓鱼岛巡航似已常态化。

    日本今年因领土争端不断与邻国发生摩擦,可以料想随着自民党重回政坛高位,日本对外政策“向右转”已成事实。安倍晋三曾在选举中发表加强钓鱼岛“防卫”,增加海上自卫队警戒力量,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等强硬言论。不过即使有美国撑腰,重获执政权的自民党是否会按照选举语言而操作,承担制造东北亚紧张的后果,“安倍们”须细细掂量。

    朝鲜半岛局势今年也变数不断。自金正恩4月正式“接班”以来,朝鲜两次发射卫星,奥巴马首次到访“三八线”非军事区,而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及“天安号”事件纪念日等敏感节点,朝韩军方均剑拔弩张。随着主张改善朝韩关系的朴槿惠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朝韩关系或在2013年出现缓和迹象。

中日围绕钓鱼岛危机全面过招

    中国外交部9月16日宣布,中国决定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一份正式申请,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东侧的冲绳海槽作为东海的日中边界线。中国政府频频出手,向国际社会宣示本国拥有尖阁诸岛的主权,意欲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可以延伸可行使主权的大陆架,最多可以从200海里延伸至350海里。中方以此为依据,宣称冲绳海槽以西属于本国的大陆架。但是,日本主张尖阁诸岛是本国领土,将日中中间线作为日中边界线。

    【日本新闻网9月16日报道】针对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对尖阁列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图一事,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今日上午表示,将会利用联合国大会这一舞台,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政府的立场。 >>>详细  

中日钓鱼岛争端立场日趋强硬

    据香港《太阳报》12月1日报道,日本11个政党党魁11月30日出席日本众院大选的选前辩论。下届日本首相大热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和“日本维新会”党魁石原慎太郎均表示,倘执政将在钓鱼岛问题对华更加强硬。

    安倍晋三表示会在钓鱼岛派驻公务人员,要求日本海上保安厅驱离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的中方船只。石原慎太郎指,有必要在岛上设置灯塔和进行适当建设,推动废除和平宪法及拥有军队。

    英国《金融时报》11月30日称,安倍晋三敦促人们推翻执政的民主党,称其没有力量保护日本。

    据香港《明报》12月1日报道,日本当局确认,中国“海监137”船首度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日本《产经新闻》指出,日本海上保安厅确认,11月29日下午,“海监137”船在钓鱼岛“毗连区”海域航行。日本海保巡逻船对海监船连续发出警告,并进行“严密监视”。

韩日“岛争”升级 日本威胁报复韩国

    10日,李明博在海陆空三军“护驾”下高调登上韩日争议的独岛,引发日本召回驻韩大使抗议。数日之后,在日本战败日前夕,李明博又公开要求日本天皇就殖民史道歉。接连的强硬言行,让日韩关系跌入低谷。

    15日,日本政府正式对李明博“要求天皇谢罪”的言论提出外交抗议,首相野田佳彦称,对李明博最近一系列的举动表示“很难理解、遗憾”。

    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则威胁对韩国采取“报复措施”。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藤村修暗示,可能废除日韩此前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今后(针对这一协定)的各种讨论都有可能。”

    藤村修还颇有些强硬地对韩国“喊话”,要求韩方注意言论。

    “即便日韩关系存在困难,也应该立足大局冷静应对,一些不具建设性的言论,对韩国自身也无益处。”藤村修称。

 韩“低看”日本现政权

    对于日本政府的“威胁”,韩方也针锋相对。《首尔新闻》16日援引韩国总统府一名高官的话称,韩国政府已经对野田政权“不抱期待”。>>>详细

    日本政府22日决定,考虑命名竹岛(韩国称“独岛”)上的两座山峰,作为对韩国类似措施的回应。

    共同社当天援引经内阁批准的一份文件报道,日本对两座山峰的命名可能会出现在国土地理院绘制的地图上。报道没有提及两座山峰的具体日本名称。 >>>详细

朝鲜射星刺激多国神经

朝中社12月12日提供的照片显示,朝鲜工作人员在监控卫星发射。新华社 \朝中社

    当美、日、韩媒体煞有介事地宣称“朝鲜即将发射的火箭存在严重缺陷,并已经开始拆卸维修,计划很可能泡汤”的话音未落,朝鲜却高调宣布利用运载火箭“银河3”号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取得成功,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在这场虚虚实实的信息博弈中,美日韩三国的情报界显然被朝鲜结实涮了一把。东北亚局势因为朝鲜“射星”而重现紧张态势,中国认为重启六方会谈刻不容缓。>>>详细

    【朝中社平壤12月13日电】朝鲜12日公开了利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的过程。

    卫星管制综合指挥所主任金慧镇确认,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他说,指挥所已收到第三级火箭和卫星分离的信号。从“银河3号”运载火箭分离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正在发出永生不灭的革命颂歌《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音频信号。

    【法新社首尔12月12日电】尽管发射远程火箭招来国际愤怒,但朝鲜今天仍发誓将继续自己的空间计划。

    在官方朝中社公布的一份声明中,一名外交部发言人说:“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都将继续行使我们发射卫星的正当权利。”

    他敦促国际社会“保持理智和冷静,以避免局势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他说:“以和平目的利用外空的权利是得到国际法普遍承认的,它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因此这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可以说三道四的问题。” >>>详细

菲越协商划定领海对抗中国 

 

5月29日,菲律宾人在欢迎到访的日本军舰。

    14日,菲律宾和越南开始就在南中国海划定领海事宜协商。东盟国家分别确定各自领海,将在事实上否定中国的领土主张,但东盟在这一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还存在诸多问题。

    14日,这一协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双方分别派副外长参加。

    菲律宾外交人士说,菲越两国虽然都主张对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但并没有划定领海线。双方希望通过海洋法专家之间的交涉划定各自领海,并解决相重叠的部分。外交人士分析,两国此举也是“为了否定中国的领土主张”。

    如果能够划定领海,双方将于明年向东盟汇报结果,并争取东盟的认定。两国希望在东盟内部加强团结,一致牵制中国。

    之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提出主权主张,是由于在南沙群岛周边蕴藏着资源。菲律宾政府在该海域推进的天然气开发进度迟缓,使得该国电力供应短缺,主权问题成为更加紧急的课题。

    另一方面,中国几乎对南中国海全域提出了主权要求。在5月开始使用的中国新版护照上,刊登了将南中国海作为本国领土的地图。菲律宾拒绝在此护照上加盖签证。越南则要求中国人采用“另纸”签证方式入境。 >>>详细

    菲律宾外长阿尔伯特 德尔罗萨里奥不久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菲律宾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及重整军备,以抗衡中国不断升级的强硬军事姿态。德尔罗萨里奥还称,菲律宾正在寻求本地区的平衡因素,而日本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平衡因素。作为对德尔罗萨里奥这段话含义的进一步解释,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赫尔南德斯随后发表声明,称“我们希望日本支援和平解决这里(指南海)的争端”,“结交更强大的盟友符合菲律宾利益”。 >>>详细

美国“再平衡”冲击亚太稳定 

 

5月29日,日本军舰访问菲律宾。

    2012年时而陷入紧张的南海与东海海洋领土争端和朝鲜半岛局势,给美国加强在亚太军事存在提供了“战略机遇”,美国趁机重塑、强化、整合其军事同盟体系,并拓展与“新伙伴”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国官方高调宣称,奥巴马总统连任后首访亚洲标志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进入新阶段,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亚太地区仍然是“战略优先”。

    记者今年两次去柬埔寨首都金边报道东盟会议,每次都碰上美国代表团参会,一次由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带队,一次由奥巴马领衔。只要有美国人来,记者会现场都注定会挤得满满的,而所有提给美国人的问题,似乎又都与中国相关。各国媒体记者看上去像是在关注美国在亚太的举动,其实却是在琢磨美国与中国在这一地区如何相处。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其他美国高官每次到访亚洲,都会被贴上重返亚太的标签。而美国政要在访问期间的每一次发言,都给人以举旗的感觉,似乎都在影射中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目的是维护其对地区安全的主导作用。

    希拉里2012年曾3次访问亚洲,每次都就南海争端、对外援助等问题发表讲话,要么是呼吁“东盟各国要团结”,要么是提醒某个东盟国家“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美国高官还多次提及所谓的南海航行的安全与自由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希拉里的亚洲之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她发表了完全针对中国的讲话,却绝口不提‘中国’字眼。”  >>>详细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现在还是继续演进的过程中,还没有全部到位,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连美国恐怕都不能完全预见到。我们来回顾一下,从美国的战略名称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它的战略还不是很成熟的,还有可变的因素。

    应该说冷战结束以后,我们经历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美国战略重心仍然是欧洲,这是毫无疑问的,主要目的是挤压前苏联战略势力范围。第二个十年,发生了9.11事件,美国把大量资源、精力投入中东,但是战略重心还是在欧洲。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的第二年了,应该说美国看到了世界大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全球力量正在上升的地区。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出于自己的全球利益,出于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把战略重心移向亚太地区。 >>>详细

经受大规模“民主革命”浪潮洗刷之后,2012年的中东民众却未能安享和平。率先完成“民主革命”之国难觅安宁,正在经受“民主阵痛”之国内乱不断,示威抗议,流血冲突,武装对抗席卷整个地区,动荡局面势必长期化。地区政治、民族、宗教力量对比的改变使乱局日趋复杂化,外部干预、大国博弈又使中东局势更趋国际化。 >>>详细

叙利亚各派对抗愈发激烈

叙利亚政府军宪兵部队司令沙拉勒在视频中宣布“脱离叙利亚政府军”。

    叙利亚仍深陷动荡漩涡,尽管政治调解从未中断,但各种暴力流血事件、武装冲突仍频繁发生。叙境内外反政府组织11月联合成立“叙利亚反对派与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并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逐渐壮大;巴沙尔政府虽依然掌控包括大马士革在内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但政府军也无力清剿国内反对派武装。此外,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开始显现,周边邻国事件不断。与此同时,包括中、俄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而努力。叙利亚危机呈现出地区化、长期化和外溢效应扩大化等特征。>>>详细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为消息源报道,反对派武装人员与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最终攻占这座位于拉斯埃因地区的军营。总部设在英国的“叙利亚人员观察组织”说,反对派武装和支持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军队当天在大马士革郊区的达拉亚镇和亚拉宾镇激战。>>>详细

作战中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人员。

    时值岁末寒冬,叙利亚政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首都大马士革及附近地区的交火不断,阿勒颇市周边的威胁也远未解除,反对派武装还在为夺取中部哈马省发起行动。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正通过多种手段向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总统巴沙尔尽快下台。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对巴沙尔政权的一系列举动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这预示着外部势力可能正在着手加大对叙利亚的间接干预力度,叙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内外压力。 >>>详细

埃及新宪法获公投通过

12月15日,埃及总统穆尔西在开罗的一所投票站进行宪法草案公投投票。

    埃及新宪法公投最终结果于25日晚正式揭晓,新宪法以63.8%的支持率获得通过。

    最高选举委员会主席穆阿提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公投的最终结果。埃及此次公投分两个阶段,有资格参加公投的选民为5191万,实际投票人数为1700多万,有效票1675多万,其中赞成票1069万,反对票600余万,支持和反对率分别为63.8%和36.2%。但实际投票率只有32.9%,不到合法选民人数的三分之一。

    穆阿提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公投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他表示,已对所有投诉逐一进行了调查审理,整个公投过程处于司法和国内外新闻从业人员及非政府组织的全面监督之下,一些被证实提前关门和违规操作的投票站的结果被取消。

    由于部分法官对新宪法和公投持有异议而拒绝对公投实施监督,造成司法监督人力不足,此次公投被迫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投票于本月15日在开罗、亚历山大等10个省进行,第二阶段投票22日在吉萨、苏伊士、塞得港等17省举行。按照有关规定,新宪法获得通过后,总统将临时立法权交给协商会议(议会两院之一),并在两个月内进行人民议会选举,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人民议会将成为国家的主要立法机构。>>>详细

巴以爆发流血冲突 

    自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巴以新一轮冲突已持续多日,冲突造成近千人死伤。为了促成巴以双方达成停火,国际社会加紧斡旋工作。潘基文将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埃及总统助理则表示巴以有望达成初步停火共识。中方强烈敦促有关各方特别是以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立即实现停火。

    以色列自14日开始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并连续6日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截至19日已造成当地上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850多人受伤;而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数百枚火箭弹,导致数名以色列人死亡。

    据悉,以色列18日对加沙的空袭造成31人死亡,这一天被认为是以军空袭行动中最血腥的一天。19日,以方继续轰炸加沙十几个据点,包括加沙市的警察总部,将整座大楼夷为平地。

    另据以军透露,自14日以军炸死哈马斯“卡萨姆旅”领袖贾巴里至今,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各地发射544枚火箭炮,另有302枚火箭炮在半途被以军的“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拦截,掉入地中海与加沙境内。>>>详细

    埃及外长阿姆鲁21日在开罗宣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于当天晚上9点实施停火。截至记者发稿时,巴以双方都未违反停火协议。这标志着造成上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伤的巴以流血冲突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防务之柱”军事行动持续八天后、暂告平息。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停火是巴以双方相互妥协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此次停火并没有解决巴以之间的深层矛盾,停火能否得到彻底和持久的落实、巴以冲突的未来走向如何,仍有待观察。>>>详细

    在此次巴以冲突中,哈马斯下属武装“卡桑旅”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遇炸身亡,对哈马斯是一大打击。然而哈马斯在冲突中取得了不少重要收获:其一,哈马斯通过坚决反击以军袭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加沙的地位;其二,在此次冲突中,埃及总理、突尼斯外长、阿盟秘书长等接踵访问加沙力挺哈马斯,这与4年前以军发动“铸铅行动”时哈马斯“孤家寡人”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显示哈马斯在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其三,与哈马斯的高调相比,一直作为巴勒斯坦合法代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以及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显得“黯淡”了许多。美国分析人士乔纳森·阿尔特曼说,以色列的行动或许“激发巴勒斯坦政坛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其四,舆论认为,哈马斯通过在国际框架内谈判达成停火协议,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合法性。>>>详细

旧愁未去新忧添

    2012年,突尼斯、利比亚、也门、埃及等国虽已率先“改朝换代”,但仍面临稳定政局、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全国和解等严峻挑战。

    以武力推翻原政权的“利比亚模式”,该国在“后卡扎菲时代”仍面临群雄割据,分崩离析的状态。领导人和平交权的“也门模式”虽一时颇受西方推崇,但该国萨利赫支持者与反对者却因权力分配问题至今矛盾重重。

    以“街头政治”更迭当政者的“埃及模式”,在民选总统穆尔西上台至今,埃及国内政治纷争持续、社会分裂加剧,严重分散了本应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资源。穆尔西11月的“扩权法令”及其力推的新宪法公投导致支持者和反对者屡发冲突,甚至引发暴力流血事件,引起埃及民众对未来政治、民生的担忧。

    11月,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近年来最为激烈的交火,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中东战火再起。在巴以相互指责对方挑起事端的争吵背后,隐藏着各自的深层考虑。以政府强硬“亮肌肉”,意在震慑周边,并为明年大选铺路;哈马斯则意图利用冲突彰显“话语权”,寻求更多支持。在国际社会各方斡旋下,以色列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协议,巴以局势归于“平静”,但国际舆论普遍关注停火协议能维持多久?

 伊斯兰势力崛起

    大规模“民主革命”浪潮后,2012年该地区突出变化之一是伊斯兰势力大范围崛起,一些长期受压制的政党和宗教组织得势。

    埃及、突尼斯的民主选举,均以伊斯兰势力胜出。也门的伊斯兰组织正成为“全国和解对话”的制约因素。利比亚由于部落冲突不断,恐怖组织乘虚而入,伊斯兰极端势力壮大。

    “9·11”事件11周年当晚,美国驻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领事馆遇袭,美驻利大使和3名外交官丧生,这是自1979年以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以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悲情自问“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这位美国利益的代言人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多么复杂,有时它又是多么混杂。”

    与此同时,以抗议美国侮辱伊斯兰教的电影为导火索,大规模反美抗议浪潮席卷伊斯兰世界,美国驻多国使领馆受到冲击。今年年初,驻阿富汗美军也接连曝出羞辱塔利班士兵遗体、焚烧《古兰经》等一系列丑闻,遭到伊斯兰世界广泛抗议。舆论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不断崛起的伊斯兰势力对美国中东政策不满情绪的爆发,凸现出美国中东政策存在巨大缺陷。

中东选举难改乱局

    中东地区今年共进行5场选举,一些动荡国家的民众企盼的选举目前仍无法改变当前乱局。

    埃及选出“后穆巴拉克时代”的首位总统穆尔西,穆斯林兄弟会也同期走上政治舞台。由新宪法公投引发的反伊斯兰教法活动持续上演,世俗派与保守派的较量刚刚开始。

    2月,也门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总统选举——选票上仅有一名候选人,并且仅有“同意”一个选项。5月,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通过议会选举继续握有大权,反对派直言选举是“一场表演”。7月,利比亚进行议会选举,但该选举未能打破部落、地区的藩篱,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矛盾依然难以调和。

    在伊核谈判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伊朗今年3月举行议会选举,忠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极端保守派系力挫改革派。如果极端保守派在明年的总统大选中获胜,意味着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态度将更加强硬。 

 

 

欧盟提出银行业改革建议

    一个由欧盟委员会任命的工作组2日向欧委会提出有关银行业改革报告,报告建议银行将存贷业务与其他高风险投资业务分离以降低风险。

    报告称,虽然存贷业务与投资业务会分离,但由于二者仍会保留在一个银行集团内部运作,因此欧盟传统的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不会改变,也不会影响到银行向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

    报告还列出了其他一些建议,其中包括确定银行最小资本金需求时使用更稳健的风险权重计算方法。>>>详细

    欧盟贸易改革将“事与愿违”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ODI)的一份报告指出,贸易改革将促使欧盟实施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将因此蒙受损失。

    欧盟委员会今年1月份提出了今后10年的贸易政策建议。3月份,欧盟领导人表示,他们致力于实施促进贸易与发展的多边议程:通过欧盟的普遍优惠制和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通过绿色商品和服务的自由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贸易援助更具有针对性。

    但是,收录了贸易和发展专家的一系列文章的ODI报告警告说,欧盟正在审议的改革措施将使之采取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立场,从而束缚全球经济发展,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详细

欧盟发布欧元区改革蓝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28日宣布了一份旨在确保欧元区长期存续性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体制改革蓝图。根据这份蓝图,欧元区最终将建立共同财长预算体系,发行共同债券。欧盟领导人将于12月13至14日召开峰会,对上述蓝图进行正式讨论。

    巴罗佐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深入、真正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克服正在打击欧洲经济及民众生活水平的信心危机。”

    具体而言,这份蓝图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未来6个月至18个月间,欧盟各国应优先执行已经或将达成一致的治理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继续推动在今年年底前建立欧洲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迈出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的第一步。 >>>详细

 欧洲政局变化“拖累”欧盟改革措施

    在此次欧债危机中,德法两国共同努力,扮演了稳定欧洲和巩固团结的核心角色。默克尔和萨科齐的团结形象催生了一个新概念“默科齐”。然而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结果显示,社会党人奥朗德可能取代萨科齐。奥声称,一旦当选,法国的欧洲政策将发生方向性转变。与此同时,一贯支持默克尔金融路线的荷兰首相马克・吕特也宣布辞职。对默克尔来说,欧洲的重要盟友已经分崩离析。“默科齐”坚持的改革是否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引发怀疑。 >>>详细

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右)对希腊能留在欧元区充满信心

债务危机笼罩西班牙

    西班牙公共财政近期面临的经济与政治压力不断加大,10月10日,标准普尔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仅比垃圾级高一级的BBB-,短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2下调至A-3,长期评级展望为负面,这给深陷债务泥潭的西班牙又添一抹阴影。

    事实上,从本质而言,与其他欧洲债务危机国家不同的是,西班牙的债务非常复杂,有银行债、地方债和私人债,这使得相互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形成了复合型的债务危机。

    政府债务并不是西班牙面临的主要问题,其问题更多来自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大量银行坏账以及政府救助引发的主权债务风险。这是其复合型债务危机的首要表现。

    十多年前加入单一货币体系的时候,西班牙正处于长达十年的繁荣时期,而繁荣的主要推动力就是银行债务为基础的建筑和开支热。当债务泡沫破灭,西班牙经济也就一路下滑坠入深渊。>>>详细

    塞浦路斯财政告急

    当地时间17日,拮据的塞浦路斯政府向国内3家企业发出求救信号,以避免政府因资金耗尽而关门。塞浦路斯财政部表示,因资金不足政府将无法正常运作,除非半国营的塞浦路斯电力局、电信局和港务局借款2.5亿欧元,以支付未来两个月的公务员工资和其他财政开支。随后,塞浦路斯电力局的一位官员表示,电力局董事会与养老金基金委员会经过5个小时的商讨后同意借钱给政府,电力局将从养老金基金中提出1亿欧元借给政府,期限为3个月。塞浦路斯电力局预计,塞浦路斯电信局和港务局也将采取类似措施。>>>详细    

 意债务危机尚未结束

    虽然蒙蒂对意大利遏制经济危机的举措和效果充满信心,但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意大利经济整体状况仍趋下行。据意大利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意大利国债6月份环比增加66亿欧元,达到19729亿欧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逼近2万亿欧元的心理关口。意大利目前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高达123%,在欧元区排名第二,仅次于希腊。另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意大利经济环比收缩0.7%,同比下滑2.5%,为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详细

欧洲一体化遭遇空前挑战

    旷日持久的经济衰退,加之持续飙升的借贷成本,使得向希腊这样的重债国要达成欧盟统一设定的达到财政和改革目标愈发困难,但是债务危机调整的成本却几乎全部压在重债国身上,这并不合理,也并不公平。如果作为失衡另一方的德国不肯放松债务融资条件,又不愿意进行跨国财政转移,那么等待希腊的选择也许就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将僵局持续下去,要么选择债务违约,甚至退出欧元区,而后者,某种意义上已经意味着欧洲一体化模式的破产。 >>>详细

欧洲政坛巨变 紧缩政策面临更严峻挑战

    欧洲的选民周日通过选票再次向他们的领导人发出了责难,因为欧洲领导人未能解决导致大部份欧洲国家经济下滑的债务危机问题。

    不过,欧洲人到底希望他们的政府采取何种措施目前却不是很明确。从希腊到法国,现任领导人先后下台,他们都落得了与前西班牙和意大利领导人同样的命运,但这些国家的继任领导人可能会发现,很难实施大幅偏离德国倡导的、以紧缩政策为中心的政策。

    如果欧洲在紧缩政策方面的立场出现松动,可能会引发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抛售。举例来说,如果法国新当选总统奥朗德采取凯恩斯主义推崇的经济刺激方案,投资者将对法国对于财政纪律的承诺产生质疑。这将导致法国的信用评级面临风险。 >>>详细

2013年,欧洲形势如何看

    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人十分纠结,也让国际社会忧心忡忡,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明显受到拖累。那么,2013年,欧洲形势将会怎样,欧债危机能否得到解决?就这些问题,新华社《国际观察》专栏与本社欧洲总分社社长刘江进行了对话。

    《国际观察》:从宏观上来说,您认为2013年欧洲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刘江:在这三方面中,欧洲人最关注的还是经济问题,比如债务危机、经济复苏、就业增长等。目前,欧债危机形势明显趋缓,多数专家认为,欧债危机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因此人们明年将更加关注欧盟及有关成员国如何尽快走出危机泥潭,如何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如何解决好失业等社会问题。

    从政治上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包括欧盟如何建立和完善财政、银行联盟以及如何朝政治联盟的方向迈出更大步伐等。

    从安全方面来看,人们最关心三类问题:一是军事安全。一旦欧洲近邻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局势进一步恶化,一些欧洲国家可能会做出较强烈的反应,甚至不排除在北约框架下进行军事介入。二是能源安全。倘若中东北非的动乱持续蔓延和加剧,石油价格就可能高企不下,给欧洲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困难。三是恐怖主义威胁,包括来自中东北非或“本土化”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恐怖行动威胁。 >>>详细

社会观察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